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古代名人之人物百科-桓温介绍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6-12 20:25:52


时朝廷忧惧,扬州刺史王述认为:“温欲以虚声威朝廷,非事实也。但从之,自无所至”(《晋书·王述传》)。于是朝廷诏答桓温,诏曰:

“在昔丧乱,忽涉五纪,戎狄肆暴,继袭凶迹,眷言西顾,慨叹盈怀!知欲躬率三军,荡涤氛秽,廓清中畿,光复旧京,非夫外身殉国,孰能若此者哉!诸所处分,委之高算。但河洛丘墟,所营者广,经始之勤,致劳怀也”(《晋书·桓温传》)。后迁都之事果然作罢。晋廷改授桓温都督并、司、冀州,罢交、广二州都督,桓温表辞不受。

兴宁元年(363年)五月,桓温加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东晋内外军政大权集于桓温一身。桓温乃上疏陈便宜七事:“其一,朋党雷同,私议沸腾,宜抑杜浮竞,莫使能植。其二,户口凋寡,不当汉之一郡,宜并官省职,令久于其事。其三,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案宜为限日。其四,宜明长幼之礼,奖忠公之吏。其五,褒贬赏罚,宜允其实。其六,宜述遵前典,敦明学业。其七,宜选建史官,以成晋书”(《晋书·桓温传》)。有司皆奏行之。从桓温所陈七事看,大部分是针对当时朝廷上的问题而发,如果真能照此实行,对于东晋的弊政当能有所改革。

桓温遇到大事必定要和参军郗超,主簿王珣二人商计。当时有人这样说:“髯参军,短主簿(因郗超胡须长,王珣胡须短,故有此说),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晋书·郗超传》)。

兴宁二年,桓温当政时期,东晋实行了“庚戌土断”。由于桓温法令严明,这是东晋最有成果的一次土断。东晋过江以来,对于北来的流民采取优待政策,“以其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隋书·食货志》)。这些“无有土著”之人不入于国家的正常编户,因此也不负担国家的赋役。从成帝咸和年间,东晋政府为了增加劳动人手和赋役来源,也为了防止国家的正常编户冒充北方流民逃避赋役,开始实行土断。在“庚戌土断”之前,先后实行过二次土断。兴宁二年三月初一庚戌这天,朝廷颁布法令,“大阅户人,严法禁,谓之庚戌制”(《晋书·哀帝纪》)。桓温当政,执法雷厉风行,彭城王司马玄“违禁藏匿民五户,桓温表玄犯禁,收付廷尉”(《晋书·彭城穆王权传》),由于桓温一反东晋过去优容世族贵戚的作法,执法有力,这次土断取得很大成果,大批人口成为国家的编户,流民减少,时会稽一郡即“亡户归口三万余口”(《晋书·王彪之传》)。后来刘裕当政时评论此次土断说:“大司马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宋书·武帝纪》)。桓温当政期间,较之东晋其他时期,在政治上似乎稍有振作。

升平四年(360年)时,前燕太子慕容暐继位,司徒慕容评、太宰慕容恪辅政。燕军继续向南发展,先后占领东晋豫州许多郡县。兴宁二年(364年)二月,前燕又派太傅慕容评、龙骧将军李洪率军南下掠地。四月,李洪攻打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汝南(今属河南)两城。在悬瓠(今河南汝南)击败晋军。东晋颍川太守李福战死,汝南太守朱斌逃往寿春(今安徽寿县),陈郡(今河南淮阳)太守朱辅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桓温派西中郎将袁真抵御李洪,亲率水军进抵合肥,准备北伐。

五月,晋廷又以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遣侍中颜旄宣旨,召桓温入朝参政。桓温以中原尚未恢复为由推托,书曰:

“方攘除群凶,扫平祸乱,当竭天下智力,与众共济,而朝议咸疑,圣诏弥固,事异本图,岂敢执遂!至于入参朝政,非所敢闻。臣违离宫省二十余载,鞸奉戎务,役勤思苦,若得解带逍遥,鸣玉阙廷,参赞无为之契,豫闻曲成之化,虽实不敏,岂不是愿!但顾以江汉艰难,不同曩日,而益梁新平,宁州始服,悬兵汉川,戍御弥广,加强蛮盘牙,势处上流,江湖悠远,当制命侯伯,自非望实重威,无以镇御遐外。臣知舍此之艰危,敢背之而无怨,愿奋臂投身造事中原者,实耻帝道皇居仄陋于东南,痛神华桑梓遂埋于戎狄。若凭宗庙之灵,则云彻席卷,呼吸荡清。如当假息游魂,则臣据河洛,亲临二寇,广宣皇灵,襟带秦赵,远不五载,大事必定。

今臣昱以亲贤赞国,光辅二世,即无烦以臣疏钝,并是机务。且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伏愿陛下察臣所陈,兼访内外,乞时还屯,抚宁方隅”(《晋书·桓温传》)。

晋廷不许,再次征桓温入朝。燕军先后攻占许昌、汝南和陈郡,把万余户居民迁至幽、冀二州,留镇南将军慕容尘驻守许昌。桓温军至赭圻(时属宣城郡,今安徽宣城附近),晋廷又诏尚书车灌止之,桓温遂城赭圻而居之,辞录尚书事不受,遥领扬州牧。同年,桓温移镇姑孰,转以其弟桓豁监荆、扬、雍州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假节,右将军号如故,镇守荆州。其时,桓温权倾天下,威势镇主,既镇姑孰,遥控朝政,四方州牧皆遣上佐纲纪致敬。不久,哀帝死,桓温北伐之举暂时搁置。

太和三年(368年),晋廷加桓温殊礼,位在诸侯王之上。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第三次出兵北伐,进攻目标是前燕。早在太和二年(367年)五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病死,前秦、东晋均欲乘机图之。前秦因王公作乱,无暇外顾。桓温则乘机北伐。

太和四年三月,桓温请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等讨伐前燕。时郗愔所领徐州,其民多劲悍,为精兵所聚之地。桓温常说:“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晋书·郗超传》),很不愿意让郗愔居于京口。这时,郗愔听从其子郗超之计,写信给桓温,自称老病,不堪军旅,请桓温统率自己所领之兵,并乞闲职自养。桓温见信大喜,即刻转郗愔为会稽太守,自己并郗愔之兵,又自领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实力大增。

四月初一,桓温率桓冲、袁真等步骑五万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开始北伐。朝中百官皆来送行,“都邑尽倾”(《晋书·桓温传》)。途中,大军行经金城(东晋侨置琅玡郡治,在今江苏句容县北),望见当年为琅玡太守时所种的柳树皆已长大,慨然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晋书·桓温传》)!攀枝执条,泫然泪下。过淮泗,踏上北土时,桓温和僚属登平乘楼(大船之楼)遥望中原,慨然道:“假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王夷甫即王行,是西平静一位大臣。此人清谈虚无,信口雌黄,在“八王之乱”中,攀缘附势,专谋自保)等人不得不任其责!”袁宏曰:“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桓温闻后,脸上变色,对从众人说:“颇闻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以享军士”(《晋书·桓温传》)。桓温“意以况宏,坐中皆失色”(《晋书·桓温传》)(《晋书·桓温传》记金城泣柳及北眺中原之事皆在穆帝永和十二年,《资治通鉴》不载金城泣柳事,但亦将北眺中原之事记于永和十二年,皆误。刘盼遂、程炎震先生考辨此事当为海西公太和四年伐前燕时事,其说甚是。见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版)第115页《言语篇》刘盼遂曰及第834页《轻诋篇》程炎震云。)。

时参军郗超认为“道远,汴水又浅,运道不通”(《晋书·郗超传》)。桓温不听。六月初二,桓温军至金乡(今山东嘉祥南),适逢大旱,河床干涸,水运断绝。桓温派冠军将军毛虎生在钜野(今山东巨野北)开挖运河300里,引汶水(今大汶水)和清水(古济水自钜野泽以下别名清水)会合。这条航道后称“桓公渎”。桓温率水军从清水进入黄河,船舰绵延几百里。这时,郗超又建议说:“清水入河,无通运理。若寇不战,运道又难,因资无所,实为深虑也。今盛夏,悉力径造邺城,彼伏公威略,必望阵而走,退还幽朔矣。若能决战,呼吸可定。设欲城邺,难为功力。百姓布野,尽为官有。易水以南,必交臂请命。但恐此计轻决,公必务其持重耳。若此计不从,便当顿兵河济,控引粮运,令资储充备,足及来夏,虽如赊迟,终亦济克。若舍此二策而连军西进,进不速决,退必愆乏,贼因此势,日月相引,僶俯秋冬,船道涩滞,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此大限阂,非惟无食而已”(《晋书·郗超传》)。桓温仍不纳,继续挥军伐燕。先派建威将军檀玄进攻湖陆(今山东鱼台东南),克之,俘燕宁东将军慕容忠。前燕帝慕容暐任命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统率步骑2万人和晋军战于黄墟(今河南开封东),燕军大败,慕容厉单骑逃回,燕高平太守徐翻举郡降晋。晋军前锋邓遐和朱序又在林渚(今河南新郑东北)打败燕将傅颜。慕容暐又派乐安王慕容臧统率诸军抵抗,慕容臧深感不敌。于是,派散骑常侍李凤去前秦求援。

七月,桓温进驻武阳(今山东莘县东南),前燕旧将、故兖州刺史孙元率宗族起兵响应,桓温到达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东晋大军连战连胜,使慕容暐统治集团十分恐惧。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评商议,欲逃故都和龙(今辽宁朝阳)。吴王慕容垂劝阻说:“不然,臣请击之,若战不捷,走未晚也”(《晋书·慕容暐载记》)。慕容暐遂以慕容垂代替慕容臧为南讨大都督,率征南将军慕容德等5万步骑抵御桓温,慕容暐又派散骑侍郎乐嵩往前秦求救,并答应以割,让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以西的土地给秦为条件。

前秦王符坚召集群臣商议,采纳辅国将军王猛先援弱击强,后再乘燕衰而取的建议。八月,派将军苟池和洛州刺史邓羌率领步骑2万救援前燕。援军从秦洛州(今河南)出发,出洛阳进屯颍川(今河南许昌东),又派散骑侍郎姜抚去燕国报信。时桓温在枋头徘徊不进,欲以持久静观燕国内变,坐获全胜。慕容垂遣将与桓温交战,俘其向导段思,又击斩晋将李述,使晋军丧失锐气。

攻燕初期,桓温曾派袁真攻打谯(郡治今安徽亳州)、梁(治今河南商丘南),欲占领石门(即汴口),以通水运。结果袁真攻克了谯、梁而没有打开石门。桓公渎因为干旱水位下降,已不能通运。而慕容垂又派燕范阳王慕容德,兰台侍御史刘当率骑兵一万五千驻屯石门,晋军水运断绝。

九月,慕容德率骑兵1万,兰台治书侍御史刘当率骑5000进屯石门,出晋军之后。燕豫州刺史李邦率州兵5000切断了桓温的陆运粮道。慕容德派将军慕容宙率步骑1000为前锋,与晋军相遇。慕容宙知晋军不善于冲锋陷阵,喜欢乘退进击,遂采取后退诱敌,设伏聚歼的战术,派200名骑兵出来挑战,其他骑兵伏于三处,挑战者未战即退,晋兵猛追,中伏大败。桓温接连失利,粮草中断,又听说前秦援兵将要到达,遂下令焚烧战船,丢下辎重、铠仗,率军从陆路撤回。桓温从东燕(治今河南汲县东南)出发,撤退途中恐前燕追兵在上游放毒,命士卒凿井取水饮用,这样一直行走了700里。前燕诸将争欲追击,慕容垂不许。他认为:“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趋;俟其士众力尽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克矣”(《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于是,慕容垂亲率骑兵8000尾随桓温军行进。桓温果然加速退兵,几天以后,慕容垂遂令诸将急进,在襄邑(今河南睢县)追上桓温。慕容德先率领4000名精锐骑兵埋伏于襄邑东涧中,和慕容垂东西夹击桓温,大败晋军,被斩首3万人。秦将苟池又于谯郡截击桓温,晋军死者复以万计。晋将孙元据守武阳抵抗燕军,被燕左卫将军孟高擒获。

十月,天气渐冷,桓温收集余众,屯于山阳(今江苏淮安)。此战,桓温屡据良策,粮运被断,遂以失败告终。

桓温此次北伐,损失重大,深以为耻。回至山阳,乃归罪于豫州刺史袁真未能保障后方及粮运,奏免其官。袁真上表辩冤,并奏桓温罪状,朝廷明知是桓温的过错,但畏于他的威势,不敢处理,于是只好置之不理。袁真不服桓温诬己,遂于十月据寿春(今安徽寿县)投降前燕,又派使臣与前秦通好。

桓温使毛虎生领淮北太守,镇戍历阳(今安徽和县),防备袁真。并于十二月征发徐州、兖州居民修筑广陵城(今扬州市),征役本来已经特别频繁,又加上当时瘟疫流行,所以死亡人数达十之四五,百姓怨声载道。秘书监孙盛对桓温特别不满,他写了《晋春秋》呈交朝廷,把情况如实向皇帝陈述。桓温大怒,对孙盛子说:“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晋书·孙盛传》》)。孙盛生性刚正严谨,当时虽然其子孙都已头发斑白,而他对待他们的严厉程度丝毫未减。他儿子回家告诉家里人桓温的威吓之语后,全家人都惊恐万分,他的几个儿子吓得号啕大哭,跪在孙盛跟前,请求父亲从保住子女性命的想法出发改掉那段历史。孙盛大怒,坚决不改。诸子跪在他脚下哀求竞日,未成,遂私自改之,不料孙盛早已写好别本,寄于慕容氏。太元中,孝武帝博求异闻,于辽东得此书,发现内容不同,书遂两存。

太和五年(370年)二月,袁真死,陈郡太守朱辅立袁真之子袁瑾为建威将军、豫州刺史,以保寿春。又派人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请命。前燕封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荆州刺史。四月,前燕、前秦均派兵援助袁瑾。桓温派督护竺瑶、矫阳之等率兵迎战,与燕军战于武丘(在今河南沈丘东南),败之,南顿太守桓石虔攻克寿春南城。八月,桓温亲率军2万从广陵(今江苏扬州)出发,败袁瑾于寿春,并将其包围。前燕左卫将军孟高率骑兵救袁瑾,刚到淮水北岸,准备渡淮水,正值前秦进攻前燕,孟高被召回。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