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教学理论参考-语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1-09 22:53:50


现在教育问题是我们中国面对的首要问题,我们在教育方面不仅要实施一些好的改革措施还需要多对教学进行分析规划。下面是我们学大给大家带来的教学理论参考-语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大家能够阅读一下。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数个年头,给一线的教师明显的感觉就是课堂气氛活跃了、热闹了,学生活了、比以前会说了,但是我们总会发现“热闹下的寂寥”,总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型阅读教学,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泯灭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受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及形式的影响,即使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仍有一部分教师在一成不变地分析、讲解,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即便有的教师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方式,也大多按“既定方针”办,只注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缺乏学生的自主活动,这样既抑制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同时也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质是以教师的思想束缚和代替学生的思想,以教师的思维方式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处于半封闭、封闭状态,不想思考、懒于思考、不愿思考,思维始终处于缺席的状态。这与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是格格不入的。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解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是一种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过程的个性化等等,它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理想的阅读境界,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他们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虽然这些理解很可能不同于教材、教师的解释,但却表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个性化阅读现象。它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家庭环境、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导致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此语文教学,尤其在阅读教学中,要格外珍惜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新模式的教学实践,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的统一,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与文本相遇时的原始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个性化阅读提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思维去表达。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认识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批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喜欢“人云亦云”,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就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语言文字、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批注就怎么批注,“我的阅读我做主”,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撬动了学生被动阅读的呆滞思想,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以必修一《霞》一文为例,教师让学生对第五自然段中写到自己几十年后的体会“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做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云彩、云翳、霞光表意含蓄属于象征的手法,又对“只有经历过痛苦和磨难的人生,才会光彩夺目,才更有价值”的哲理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

2、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反思和调控。

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在阅读中自我反思、调控,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方法。

实现阅读中的反思和调控的途径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是正确的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一想,做一做?…… 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思考方法、理解问题的独特之处,寻找自己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知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及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如教学必修一《我的家在哪里》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读完每一段后想想:什么是家?为什么作者说“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那么“我”的家究竟在哪里?作者心中的“家”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追求呢?以此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中逐渐深入、逐渐全面。

3、注重对学生的答案在阅读中的延时评价。

一个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如果过早地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如必修二闻一多的《死水》是一首意蕴丰厚的现代诗歌,在解读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便是诗中“死水”的象征意义。教师此时并不直接下结论而是催发学生思考:“死水”作为诗歌意象,究竟象征着什么?学生说:“死水”象征“那时代的中国”、象征反动的北洋政府。教师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说:在美国留学阶段,诗人对美国社会有更深刻的体悟,诗人认识到,在美国社会里,既有着如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等一样繁华的外表,还更有着如“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羔羹”一样霉烂、变质的东西……学生恍然大悟应道:“死水”同时也象征美国社会……教师进一步设疑:诗人是厌恶“死水”的,但是为什么又要将死水写得如此美丽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明白:这里采用的是反讽手法,表面上看是写死水的美,实则是写死水的丑。试想,如果教师运用即时评价而不是延时评价,学生能有如此深入的思维吗?

4、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与讨论。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自我思维,这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作为阅读引导者,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来判断,来产生疑问。实际上,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文章。在质疑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解答,使学生们逐渐学会质疑,学会探究。这里的讨论可让学生更活跃、更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在这过程中,不同的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学生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在学生讨论之中,教师注意调控学生,适时“煽风点火”,引发思考,同时又不要轻露自己的见解,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发言、归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个性就会得到张扬,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如在教学必修二《议论散文两篇》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门和窗这两种平常之物在作者笔下变得如此意蕴深远,并藉此写出世间百态?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门”和“窗”这样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此时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同时思维的视野也无形中扩大了,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

1.倡导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体验,为个性化阅读垫基

这是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气氛,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敢于蹲下身子来看学生,没有师道尊严,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在探究中,老师与学生作“公平”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完全能通过与教师的平等争论,获取满意结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标准答案去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教师甚至要引入“容错”的评价理念,要能适度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差错,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教师若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不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不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就会熄灭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扼杀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个性化的交流激活了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演绎,尽情展现个性,从容释放潜能。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为个性化阅读插上翅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而习惯又在养成。通过课内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我们就是要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根植于学生身心,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个性化的自觉行为。比如,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坚持写好读书笔记,建立阅读成长卡等。二是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阅读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归纳默读、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扬弃,善于创造性阅读等。通过对学生的系列引导,使他们避免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和实效。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实现个性化阅读就要求教师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一定要体现学生的自读和自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先要传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方法,要求学生采取批注法阅读。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方面,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圈点勾画符号或作简洁文字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使其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自己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也增添了兴趣。教师也可适当点拨和引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无止境的,有时教师的某些点拨会让学生少走弯路,而引申则会带领学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努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就很难读完一本书,甚至一篇文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听读体味课文,新教材必修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死水》,可以播放一首澳门回归时的主题歌《七子歌》引入情境,让最形象的音符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通过反复熟读课文,体悟文章。如戴望舒《雨巷》,让学生在大体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一边轻轻吟诵,一边回顾文意。还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展开联想的翅膀,用自身的生活阅历去丰富它,使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在头脑中进行再次创作。此外教师还应鼓励他们勇于提问,懂得“好问则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点燃后,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阅读课上,教师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等等,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总之,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阅读教学模式必须突出中学生阅读教学的个性,符合中学生阅读教学的特点规律。同时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应体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惟有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才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模式发展才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在鼓励创新、倡导个性的课堂演练中,引导学生用真情去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让极富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堂充满快乐和信念,学生就会把阅读当成他们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开动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面是我们学大给大家带来的教学理论参考-语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大家能够多阅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内容,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