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三历史教案-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3-05 16:43:25


高中历史需要大家认真的学习,想要完全掌握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就需要大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而课前预习阅读教案能够使大家抓住重点,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高三历史教案-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教案,希望能够使大家学好高中历史。

目标导航:

1.知识与能力:掌握刺史制度;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制的并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两汉的选官制度——察举制;编户齐民及其对封建国家的负担。通过学习两汉时期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并与秦朝相关的制度进行比较,认识汉承秦制而又有所损益,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比较、分析以及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史料,培养识图和利用相关史料研究历史问题的初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首先回顾秦朝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制度,说明汉承秦制而又略有所改,然后点明典章制度史有高考中的地位,突出本节要学的重点内容,即围绕监察制度、地方体制、选官制度和赋税制度等四方面,系统分析两汉对秦朝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讲解过程中应注意与秦朝进行比较,学会归纳和比较的方法。重点利用《西汉十三州示意图》和关于刺史制度的一则史料,学会利用历史资料进行历史研究的初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确评价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认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巩固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另一方面其主流又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恢复和发展经济,客观上起到了巩固秦朝开创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和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通过比较两汉与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认识到汉承秦制而又略有所改,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同时,两汉时期的治国理财方针、制度和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央集权制度和编户制度

2.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汉承秦制”的含义

教材内容详解:

(第一课时)

“汉承秦制”

1.含义:在废除严刑苛法的前提下,两汉基本沿袭秦朝制度但又有所取舍

2.体现:从根本制度、监察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赋税制度几方面掌握(见课后习题)

(1)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发展为两汉的刺史制度;(3)承袭秦朝的郡县制,发展为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及汉武帝时解决王国问题;(4)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发展为编户制度。

一.刺史制度(监察制度)

1.确立时间:汉武帝后期,由秦朝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这一职能发展而来

2.西汉概况

(1)州作监察区,设刺史一名;(2)刺史巡查,无固定治所(流动办公);(3)刺史级别低权力大(可监察诸侯王、地方高官)。

3.东汉概况

(1)有固定治所;(2)权力加强(监察权加强,增加行政权和军权);(3)东汉末年称“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4)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成州、郡、县三级。

二.郡国并存(地方行政制度)

1.时间:西汉初期

2.概况

(1)郡县与封国同时存在并交叉混合;

(2)封国分两级:王国是割据;侯国不治民(衣食租税)。

3.王国问题的出现及解决

(1)出现原因:①为合力打败项羽,分封异姓王(如韩信“齐王”,篾签)②对秦朝迅速灭亡进行了错误反思(海内初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分封同姓王。

(2)解决措施:①暴力: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②非暴力:汉武帝时分化限制(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

(3)历史影响: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课时)

三.察举制(选官制度)

1.含义:从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封建选官制度。

(察举:由下向上推荐; 征召:自上而下招聘)

2.概况:

(1)西汉时重视才能品德,不注重门第出身;

(2)东汉时门第族望(名门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世家地主(士族)形成并发展起来;

(3)汉代用官特点:回避本籍、重视政绩等。

四.编户齐民(户籍和赋税制度)

1.含义: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源于秦朝,秦朝时我国就有了较严密的户籍制度,秦朝户籍上有年龄、土地等项目,国家依户籍征发赋税和徭役)

2.汉代农民负担:

(1)赋税:含田租(较轻)、人口税(较重)(算赋、口赋)和更赋(较重)(交钱代役);

(2)徭役、兵役:无偿义务劳动和当兵;

(3)杂税、杂役:田亩附加税(特产税)和额外劳役(含妇女服役和超期服役)。

知识拓展:

1.削藩与推恩:《史记·吴王濞列传》载:(晁错)说上(汉景帝)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汉书·主父偃传》载: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2.察举制度在东汉时期演变的三个阶段:初期,主要依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中期以后,豪强地主势力开展恶性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败,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败状况。

3.汉代农民负担较重:虽然田租较轻,但人口税、更赋、徭役、兵役、杂税、杂役等较重,汉代农民的总体负担较重。据《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被水旱之灾,急政暴敛,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本节归纳总结:

两汉制度基本上是在秦朝基础上的沿用发展。汉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对平民百姓的管理实行严密的编户制度;在选拔官吏方面实行察举制;在监察官吏方面实行刺史制度。这些制度的实行使两汉王朝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学大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高三历史教案-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教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想要查阅更多的历史教案,请登录学大教育网。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